从「长江论道」管窥AIGC在IPTV/OTT领域的实践进展
花城| 流媒体网| 2024-05-28
【流媒体网】摘要:通读「长江论道」14个演讲,总结下AIGC带来的大屏新玩法。

  2024年5月23-24日,由流媒体网主办,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湖北电信、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共同协办的「长江论道暨27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而火爆的AIGC,成为此次论道的核心关键词之一。

  其实,人工智能于IPTV/OTT领域并非新鲜话题,但AIGC作为人工智能里程碑式的进步,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那么,在具体实践上又进展到哪一步?我们可以通过长江论道管窥一下。

  AI运营——大屏理想中的千人千面

  IPTV、OTT作为新型的电视业务、智能大屏,诞生之初便侧重于交互性,而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亦是运营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遗憾的是,在实际落地上并没有那么顺利,而AIGC又带来了新希望。人工智能对运营的改进,是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努力的。

  百视通高级技术专家郑炜表示,2024年,百视通提出了“ALL IN AI”战略。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结合领先的AI技术和云计算能力,构建了百视通AI能力开放平台,并基于平台打造了智能标签、智能翻译、智能制作、视频理解、视频增强、智能推荐及智能语音七大AI能力。同时,沉淀AI资产,将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算法、数据、模型变成企业能力。

  欢网科技产品总监陈雅楠坦言,想了很多年,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运营在实际业务上的推动并不是很顺畅——核心难点是触达用户的渠道单一,触达手段简单。而欢网利用企业微信的主动触达能力和AI的情感化分析能力,来解决用户触达和精细化运营的问题。而这套平台最大的特点是零代码,运营人员可以根据新增场景进行设计,不断完善用户意图。

  捷成华视网聚(常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王一鸣认为,AI能对海量的素材和版权实现有序化的管理,能够从更加智能的角度生成文本,此外还有海量的海报广告,甚至一键成片等——这才是工作中所需要的AI能力。基于这种关于需求的思考,他推荐了捷成股份3月15日推出面向于音视频领域的视频创作引擎Chat PV。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小步,改善一个运营细节,都将汇入智能运营的洪流,而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重中之重——内容的AI+

  大屏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内容是用户的核心需求。而AI所能给内容带来的助力是多维度的,例如AI制作、拆条、超分等带来的内容扩充,例如智能推荐带来的内容价值更大化等等。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系统分析总监沈昕重点分享的是AI技术对咪咕超高清业务路径的影响。据他透露,从2022年开始咪咕就已在少量内容上应用AI画质增强,到2023年已经实现了AI画质增强内容在26个省、1.4亿用户中的落地。她认为AI将带来拍摄生成内容的供给侧革命,信号来源已经突破传统现实世界的描述方法,开始走向AI强化和数字生成的新阶段。

  上海网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洁重点分享AI在5个内容生产方向上的应用:AI拆条、AI 审核、AI标签、AI感知编码、AI 超分。例如,利用AI 超分增强修复引擎,融合HDR增强、智能超分辨率、光流插帧、画质增强修复,提升视频观看品质。网仕科技每年大概修复的电影达到1000多部,相当于二次创作了很多原生的电影。

  盈华(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心虎介绍了盈华在内容创作上的AI实践,他说不能量化生产的AI,都是耍流氓。盈华的对策,一是时不我待,先用起来再说,虽然AI有很多问题,但先用。二是取其之长,三是结合传统制作,创造独特的流程——例如把AI的重心放在绘本动画上,制作的《父与子》可以节省20%甚至30%流程。

  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AI即使当下尚未达到理想中的力量,但确实提供了更高效能,既改善已有作品,也促进新生作品,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来丰盈内容库,保障用户的基本需求。

长江论道更多演讲欢迎关注专题

  AIGC的重要落点——大模型

  大模型可谓是AIGC首战的主战场,说是大混战也不为过,而具体到IPTV、OTT视频领域,我们需要的是更垂类的专有大模型。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智慧大屏研发部副主任谭兆清表示,长江云结合大语言模型和本地IPTV用户场景训练了“长江云TV专有大模型”,还在长江云TV双屏互动小程序中增加了“AI智推官”,这是一个基于“长江云TV专有大模型”应用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通过与“AI智推官”的交互,获取更多节目的信息和推荐。此外,AI助力IPTV内容生产提质增效,并构建基于融媒的国产智慧中台。

  上海成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彦泽说成思科技跟AI的结合很简单,用其业务场景训练出想要的内容,包括想要它跟用户产生的交互体验。成思科技做的并不是AI大模型,引入的是更精细化的领域模型,是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成思科技希望做一些聚合——跟更多的能力、业务场景做聚合。

  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晶介绍,酷开科技构建了中国家庭用户场景下的智能大屏行业大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今年推出全新的智能大屏系统AIOS,集大数据智能分析、AIGC内容生成、AI精准营销推荐于一体,实现了无人工全流程自动化运营——在降低93%人工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CTR与转化率的显著提升。

  豆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顾建华介绍,豆威科技自研大模型能够自动化生成大量创意和内容,比如剧本、小说、音乐、短视频、表情包、有声小说等等,大大缩短了IP孵化的周期。同时,模型还可以快速分析市场趋势和受众反馈,迅速优化内容制作效果,为IP孵化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大模型格局初定,垂直、深挖才是行业里的实际机遇。

  当下与未来的更多思考

  在新兴科技的浪潮之下,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不能忘记仰望星空,才能走稳当下、迈向未来。长江论道的演讲中,我们看到诸多基于当下又期冀未来的努力。

  联通在线广州公司总经理李韩从未来发展视角,强调所有技术要根据国家的方向来考虑,关注未来产业规划。他认为,人工智能+是当下,是一个过程,元宇宙是未来,它是一个场景,2027年到2028年,空间技术会成为主流,未来的空间技术一定会成为立体化的主流,2028年之后一定会进入今天所谓的未来产业阶段,进入到元宇宙+阶段。

  北京博遵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维维认为数据和AI之间是一个闭环系统:数据驱动AI的发展,AI的应用又生成新的数据。他认为在IPTV和OTT行业中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消费数据和技术数据,其变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内容推荐、广告投放和市场分析,优质数据资产作为训练素材对AI公司和交易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值得向内、向上、向外挖掘。

  成都橙视传媒科技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吴雷认为面对AIGC,城市媒体既要紧跟,也要保持定力。他说作为城市媒体,算力达不到,算法缺乏沉淀。尽管在媒资库里有40多万小时的视频内容,但与互联网大厂的语料相比,还是少。橙视传媒成立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核心的是交给合作方工具。SoundForce 创始人&CEO肖轶并不认为OTT市场或者IPTV市场见底了,再挖掘一些新的场景,再挖掘一些用户合理的使用时长,可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增长——例如智能电视中陪伴属性正在逐步提高,AIGC+陪伴型业务拥有想象空间。

  只要不断向前,未来光明可期!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