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剧正迎来更多的发展和关注。这一趋势背后是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需求侧来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碎片化观看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行为,而剧情紧凑、节奏更快的短剧显然更符合这一观影偏好。
从供给侧来看,在经济不景气、影视行业步入“寒冬”之际,制作周期更短、风险更小、资金回流更快的短剧自然备受青睐。同时对于尝试布局影视行业的短视频平台而言,门槛低、投入小的短剧也是更好的切入点。目前长剧一般都需要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而短剧里几百万就算高投入了。
目前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及以爱优腾芒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皆已上线短剧剧场。以长视频平台为例,据流媒体网观察,优腾芒“首页”都开设了短剧入口,同时短剧入口还在芒果TV下方导航栏与“首页”并列的位置出现,爱奇艺“电视剧”频道也为短剧单独设置了入口,这些都足以看出各方对这一内容类型的重视。
芒果TV“短剧”频道
强化入口之外,各方正不断升级流量和资金扶持政策,着力内容生态构建。如优酷,2022年12月9日起,调整“会员+广告CPM分账”、“流量分账”、“广告CPM分账”三种模式的级别和单价,为合作方提供更加优质的动态服务;2022年,芒果TV也推出全新短剧分账模式,升级了优质成片项目保底分账和前期项目平台联合投资分账的合作模式;快手也于2022年在原有“流量赛道”基础上,新增“分账赛道”,专门面向情景剧内容,面向粉丝超过100万的账号开放,提供最高20万元保底、千次播放8元的分账权益......
更重要的是,在短剧分账模式愈发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也在吸引更多上游制作机构加入,如今市场不仅有网络红人、MCN机构、新兴短剧公司等的参与,诸如华策影视、完美世界、柠萌影业等更多专业影视机构也都在纷纷试水,一些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同时这些公司的加入带来更多知名演员下场,推动短剧市场的繁荣发展,例如,日前收官的柠萌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好有本领、抖音联合出品的《二十九》,将杨蓉、王一菲等影视演员带入到短剧行列,目前该剧播放量已经达到7.8亿。
起初,短剧的内容单一、制作粗糙一直饱受用户诟病,而如今无论是各视频平台的扶持和推动还是更多专业影视制作机构的加入,都在推动短剧从野蛮生长走向精品化。单从内容类型来看,除了甜宠、古风之外,也出现了更多的家庭、时代、都市、悬疑、涉案等题材,类型越发多样化,满足更多圈层用户的需求。目前芒果TV的短剧频道细分为“破迷”、“疗愈”、“悬赏令”、“国风”题材,优酷分为“古风”、“甜宠”、“喜剧”、“悬疑”题材,腾讯视频分为“偶像爱情”、“古装”、“都市生活”、“喜剧”、“悬疑烧脑”题材等等。
腾讯视频“短剧”分类
内容之上,商业模式对于短剧发展同样重要,目前分账破千万的短剧越来越多,最高已经超过3000万。而单点付费方面,近日快手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平台短剧付费用户数对比2022年4月增长已经超过480%。
当更多机构涌入该赛道之际,也为商业化探索带来更多元思路。目前短剧除了分账、广告、单点付费、带货外,还出现了品牌定制、IP衍生开发等更多的商业化模式,如IP内容衍生方面,在去年大热的《唐朝诡事录》播出之后,剧作方长信传媒就联合抖音共同推出了衍生剧《大唐来的苏无名》,此前,该公司也打造过《女神饭店》等短剧内容,与此前《灵魂摆渡》相呼应。
当然短剧发展与几年前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常规影视剧相比,仍存在差距。据流媒体网观察,猫眼专业版剧集总榜中,日榜中有出圈的短剧,但这些短剧最高排名也几乎都在20名上下,2022年年度剧集榜单中前100名甚至都没有短剧的身影。
而豆瓣评分中,虽然有诸如《大妈的世界》、《虚颜》、《二十九》等评分7以上的作品,但流媒体网小编搜索很多热播短剧评分都不会很高甚至没有评分,如近期热播的《妈咪的反攻》。
而从变现能力来看,单从单点付费这一模式来看,尽管早在2021年各方就在尝试,但用户的意愿似乎仍不大,仍以近期热播、专业影视机构和知名演员参与、豆瓣评分7.9的《二十九》短剧为例,20集的剧集中,后4集开启了付费模式,用户支付60抖币或9元就可以提前解锁大结局,但后4集相对于此前动辄十万甚至百万集的点赞量,只有1万左右,这侧面反映出很大一部分用户并未支付费用观看全集。
总结来看,短剧虽然风头正劲,但质量、热度甚至变现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在这一提升中,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此外,政策也在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一方面,是规范管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行管理。这一政策对于仍在野蛮生长期的短剧而言尤为重要,有望推动网络短剧传播秩序持续规范。目前,各大长短视频平台已经发布规范类公告,治理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打擦边球、拜金炫富、猎奇狗血、低俗、暴力等内容倾向,以促进微短剧创作的健康化、规范化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对短剧的创作和传播提出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方在主题创作中重视采用短剧形态、加强短剧创作规划,并鼓励各电视台、OTT等网络视听平台播放短剧。
在总局指导下,2023年3月15日,云南省广播电视剧再次发文强调,鼓励播出平台采购优秀短剧,在卫视黄金频段播出或在首页首屏上线,鼓励卫视和地面频道、OTT等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提高短剧播放频次,同时要求各级广播电视台即所属新媒体要积极开展自制或主导制作短剧,重视短剧版权开发经营。
在政策号召下,短剧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播出机构有望从长短视频等移动端平台,拓展到OTT等大屏新媒体端,并且以IPTV为主业的广电新媒体机构还有望参与到短剧制作中,为这一市场繁荣提供更多可想空间,毕竟政策之上,近几年IPTV自制内容创新也在加速中。
一场属于短剧内容形态的变革似乎刚刚开始。参与者的热情、政策的支持、未来IPTV等更多主体参与......都为这一形态的发展带来极大可想空间,但短剧发展最终在内容市场将占据何种地位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内容质量、盈利空间、用户观影习惯等等都将影响其发展走向。
责任编辑:李楠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要】5G能否救广电?! 2025-05-13
- 见微知著|张志远谈微短剧:情绪价值与内容逻辑的内生变革 2025-05-13
- IPTV月报|2025年3月家庭智慧屏IPTV报告 2025-05-08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