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呈现为3D的虚拟世界时,离不开网络生活的人类将不再是一个个ID账号和网络头像,社交对象也不再是躺在通讯列表里的网名,我们需要一个能代表自己、可实时操控的虚拟化身。
虚拟化身其实已经出现了,2022年,它更多以3D头像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通讯工具以及社交媒体中,比如你已经可以在Instagram和抖音里给自己捏一个3D头像,很多IPhone、三星等智能手机也支持用户创造符合自身情绪的3D表情包,这些3D的虚拟头像已经可以动态显示。
进入2023年,人类的虚拟化身将得到进化,不再止于固定模态的“捏脸”。
从2D照片创建为3D头像。
微软的实验室结合去年底提交的一篇论文创建了一个扩散模型,该模型能将个人人脸照片自动生成为一个逼真的3D头像,然后将这个虚拟化身用于创建VR/AR体验、游戏等。
微软创建能将照片自动生成3D头像的模型
字节跳动的AI Research也提出了自监督深度学习框架,以创建从正面自拍照中自动生成3D头像的方式。
创建全身的3D虚拟化身
名为Ready Player Me的开放式服务更进一步,它可以创建全身3D虚拟化身,并能让其在多个虚拟世界平台中动起来,包括 VRChat 和 Somnium Space。
Ready Player Me可创建全身3D虚拟化身
结合动捕设备让虚拟化身实时行动
索尼发布的Mocopi实时动作追踪器已经可以用便捷的方式,捕捉用户在室内外的实时动作数据、传输至配套的App中生成二次元的虚拟化身,并支持输出到第三方的动画、游戏制作平台中投入二次创作。
虚拟化身的进化依然是AI深度学习技术的成果之一,从2D到3D,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的形象将从图片、照片有望在未来变为立体的虚拟化身,成为我们生活在元宇宙中的数字替身。
目前,全球已经出现了50多家公司专注于3D虚拟化身,包括建模工具提供商、虚拟化身开发商、虚拟化身商业化应用服务商等等。可以预见,2023年,在AI技术的加持下,虚拟化身将不仅用于普通人的社交身份,还将成为虚拟偶像、企业品牌的代言人、产品的销售或客服机器人等等。
责任编辑:房家辉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解局】超高清机遇要把握!胜利! 2025-04-06
- [常话短说] 【重磅】全国广电业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 2025-04-03
- OTT月报|2025年2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月活终端3.06亿台 2025-04-01
- 勾正科技姜岚:跨界,破局——解码大屏如何全域增长 2025-03-31
- [常话短说] 【解密】全国广电工程公司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