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王琳| 流媒体网| 2022-08-10
【流媒体网】摘要:8月6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主题为“健康传播的发展路径与传播自律”。

  为更好地呼应“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与行动纲领,顺应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的时代需求,8月6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主题为“健康传播的发展路径与传播自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连接优势、传播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邀请了全国健康传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聚焦健康传播的发展路径与传播自律,各自分享观点和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李久军,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院长梁晓峰四位重量级嘉宾为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致辞,由此拉开了论坛的帷幕。

  本次论坛的分享环节由6个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讨论构成。主旨演讲的嘉宾分别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迪教授、《健康报》副总编辑杨秋兰、腾讯新闻健康频道主编杨耕书、中国抗癌协会学术部部长及《Precision Nutrition》杂志主编石汉平、新华网《新华大健康》节目总策划王有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以《重视健康传播,让创新发展双翼齐飞》为题,从“健康中国”成为一项国策出发,同与会专家学者就健康传播创新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马冠生教授认为,当前健康传播面临的挑战第一是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缺位,给伪专家上位提供了机会;第二,专业人员缺乏传播的技能,缺乏实践性、通俗性、生动性,公众不爱听,听了也不信;第三,专家和媒体之间没有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机制;第四,伪专家无知无畏,公众对健康信息真伪难辨别。因此,马冠生教授提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迪教授以《健康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路径—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与参会嘉宾分享了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历史、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未来。张迪教授认为,未来健康传播研究在理论上,要将理论引介与创新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要介入定性方法;在研究对象上,要加强对健康传播史学的研究、健康传播与文化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的研究。

  《健康报》副总编辑杨秋兰以《媒体融合与健康传播》为题,结合其在《健康报》的实践工作经验,与参会嘉宾分享了《健康报》的健康传播实践经验,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路径。未来,《健康报》将进一步深化与媒体融合相适应的体系体质机制改革,整合平台资源、内容资源、智库资源、数据资源,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努力探索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腾讯新闻健康频道主编杨耕书以《谣言治理与健康传播:“较真”实践与洞察》为题,从健康传播的用户需求、谣言治理、如何行动三个方面,与参会嘉宾介绍了腾讯新闻在健康谣言治理方面的努力与成果。面对谣言,杨耕书主编认为平台应做到净化内容生态、赋能创作者,创作者应努力获取用户信任,改进文风,重视信源,用户应做到相互监督和主动反馈。只有将平台、创作者和用户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善谣言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学术部部长、《Precision Nutrition》杂志主编石汉平以《临床医生与健康传播:与患者谈营养》为题,从营养的重要性谈起,逐层剖析“良好营养始于每一餐饭”“肿瘤患者如何吃饭”等细节内容,以临床医生的专业视角落脚于“健康传播”,同与会嘉宾分享见解。石汉平教授还提出,医务人员是健康卫士,一言一行对患者具有示范作用。因而,在医生率先垂范的同时,要传播科学公认的健康知识,认真观察患者、聆听患者,充分利用多元化传播途径和工具,最终实现以健康传播“治疗”患者。

  新华网《新华大健康》节目的总策划王有才以《推进健康中国媒体势在必行》为主题,结合亲身节目制作实践经验,分享了平台进行媒体融合传播的思路,并对媒体融合的未来突破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明确健康传播的平台打造理念与方向布局,将为传播的重点突破提供顺利实施依据;跟进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专业特长、广泛获取信息将为促进平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王有才总策划将继续在《新华大健康》媒体融合平台传播健康中国,与业内人士共同为实现健康传播的发展而努力。

  圆桌论坛分为学术场、平台场和实践场。学术场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教授担任主持人,以“健康传播研究:现状与反思”为主题与5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学术探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原副主任钮文异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健康传播教学经验,分享了几种进行大众健康知识传播方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博士从儿童营养角度分享了有关儿童营养提升的实践方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范志红女士结合自己的学术与实践经历,对健康知识科普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匡恺教授则主要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享了测量健康传播效果的路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肖瓅研究员分享了自己在健康传播一线媒体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洞察。

  平台场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范新红担任主持人,来自《生命时报》、《新京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北京青年报》和新华瞭望智库五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健康传播:传播形式与传播平台”主题与嘉宾们进行内容交流。李迪主任通过介绍《生命时报》的健康传播路径,分享了更贴近受众信息接受体验的传播方法。于德清主编和潘洪其主编则分别结合《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部工作经历,分享了报业促进健康传播的宝贵意见。邢立新副主任从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经验,讨论了电视平台促进健康传播的可能机制。王先知执行院长以新华社瞭望智库大健康研究院为例,介绍了健康传播智库建设的行业经验。

  实践场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秘书长傅泉担任主持人,与五位嘉宾以“健康传播:价值立场与知识对错”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立体的对谈。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冬青从科技信息素养的视角分享了加强全民健康知识科普的思考。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钟凯主任结合可信视频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工作经历,分享了有关健康传播、信息传播的看法。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王俊霞主任和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医师原山则从中医视角分享了健康传播的本土化实践经验。来自小荷健康的雷超锋先生则从媒体实践的角度对健康传播的大众化实践进行了意见分享。

  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嘉宾深入探讨了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传播形式的转型升级、媒介融合与创新、健康传播学科化进程、健康IP与品牌建设、健康产媒融合升级、传播行业自律等热点话题。在疫情影响下,大健康产业备受瞩目。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的成立,无疑为中国健康传播事业及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要争做健康传播行业自律的典范,充分发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委员会的整体优势,结合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健康传播的效率、品质、能力,积极推动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以切实行动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首届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的精彩分享为现场听众和线上观众带来了一场有深度的学术和思想盛宴,腾讯新闻和凤凰网直播共计有80余万人观看,新华网《新华大健康》进行了录制将择日播出。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