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失败 卖地不顺 疯狂自救的乐视能走多远?
刘敏娟| 蓝鲸TMT| 2017-06-28

  【流媒体网】摘要:但当前乐视债转股面临失败,卖地自救的道路又充满坎坷,不太顺利的自救路径之下,乐视还能走多远只能让时间来考验。


  自2016年底贾跃亭自曝财务危机以来,资金紧张的局面就始终伴在乐视左右。很快,“乐视资金荒”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开启连锁反应、不断地升级发酵,乐视手机、汽车、体育等子版块均受波及,甚至一度出现“乐视生态大厦将倾”的危机。

  时至今日,资金问题已困扰乐视半年之久,但其紧绷的资金链条依然没有松懈的迹象,乐视不得不疯狂地施展各种“自救术”以缓解资金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债转股还是卖地自救,乐视自救的进展似乎都不太顺利。

  1、债转股失败

  今年2月14日,乐视致新曾引入乐视手机供应商兼债主作为战略投资者,首次以债转股的方式展开“自救”。根据乐视网当时发布的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拟进行增资扩股,信利电子出资7.2亿认购全部增资,占股2.3438%,估值约307亿元。

  在信利电子注资进展顺利的同时,乐视于1个月后“故技重施”。根据乐视网3月28日发布的公告,乐视致新拟再次增资扩股;仁宝信息技术将出资7亿元,其中703.59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占增资后乐视致新总股本的2.1507%,位列第十大股东。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上市企业缺钱时,公司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缓解资金饥渴本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笔增资认购权均由乐视系债主拿下,其实质可理解为“债转股”。

  据了解,信利电子为香港上市公司信利国际下属公司,曾出现在2016年底乐视手机供应链风波中。同时,仁宝信息也是乐视生态的重要供应商,第一代乐视手机就是由昆山仁宝一厂负责生产。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乐视对仁宝及信利的欠款合计达7亿美元。而截至2017年3月底,乐视仍积欠仁宝应收账款约9亿元。

  然而,有消息称,在仁宝信息技术向乐视伸出援手之后,这一做法引发了仁宝一些股东的担心。为了安抚股东,仁宝决定重新思考对乐视欠债的战略。

  据中国台湾电子时报报道,仁宝电脑总裁陈瑞聪近日表示,由于乐视偿还债务的表现不佳,仁宝投资入股乐视子公司的计划已经被临时暂停。陈瑞聪表示,入股计划是否继续推进,取决于乐视偿还仁宝债务的情况。

  对于后续计划,陈瑞聪表示,在6月底之前,公司将会对乐视相关的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且制定收回欠款的新策略,其中不排除采用法律诉讼。

  2、卖地自救不顺

  除了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融钱以外,乐视还被曝正在与交易伙伴洽谈出售世茂·工三等地皮自救。

  6月12日晚间,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乐视CFO张巍在与乐视债权人沟通中透露,乐视控股将以40亿元的价格将旗下世茂·工三商业项目进行出售,潜在受让方包括万科、世茂股份和融创中国。

  据悉,世茂·工三商业项目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租赁面积约2.6万平方米,日客流量约2.5万人。2016年5月,在乐视爆发资金危机半年前,乐视控股才刚刚从世茂股份手中买下这笔资产,总价值约为29.72亿元。

  报道称,张巍对这项交易充满了期待。若世茂·工三项目成功出让,银行挤兑和供应商欠款会解决,部分银行可继续给乐视续贷;后续只要乐视业务稳步发展,乐视资金问题便可以解决。

  作为150亿元入股乐视的房地产商融创中国,自然成了最大可能的接盘方。不过,一周以后,融创中国董事长、乐视网第二大股东孙宏斌在出席乐视影业IP战略发布会时,否认了融创接盘世茂·工三的传闻,称“不知道有这事”。

  此外,还有市场消息称,乐视与另一潜在受让方万科的洽谈也不顺畅,双方对于世茂·工三商业项目的报价悬殊,交易可能就此搁浅。该消息称,乐视报价40亿元,但万科出价不超过20亿元,目前双方谈判已被迫终止。

  对此,乐视控股日前发布声明回应称,世茂·工三正在与多家交易伙伴洽谈出售,目前进展顺利,个别媒体提及的“报价相差20亿”、“谈判终止”均属不实信息。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在层出不穷的资金问题背后,乐视手机、乐视体育等纷纷开展自救,甚至不惜以精简业务线、裁员等断臂求生的方式来换取乐视喘息的空间。

  但当前乐视债转股面临失败,卖地自救的道路又充满坎坷,不太顺利的自救路径之下,乐视还能走多远只能让时间来考验。

责任编辑:高龙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