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揭阳市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
佚名| 揭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7-03-15

   【流媒体网】摘要: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44号)精神,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相关工作,广东揭阳市印发了《揭阳市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以下为《方案》全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揭阳市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25日

  揭阳市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44号)精神,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广阶段我市相关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适应我市信息化先导战略实施要求,深入推进全市三网融合工作,实现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标准建设和安全监管能力,争取2017年6月底前开展广电、电信双向进入业务。2020年底前,全市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基本形成融合、安全、泛在的基础网络;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加快发展,适度竞争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动广电、电信双向进入业务开展。

  1.开展双向进入业务报备。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及省级广电、电信业务主体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新闻出版广电局和通信管理局提出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申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各相关企业负责)

  2.推进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申办。在完成双向进入业务备案后,对推广阶段双向进入业务许可进行申报。各企业根据已报备时间节点要求,主动筹划布局双向进入业务开展。对企业的双向进入业务需国家、省审批的,由市文广新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与省广电、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我市相关企业尽快获得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资质许可;同时要加强对广电、电信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维护良好行业秩序。(市文广新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各相关企业负责)

  (二)加快宽带网络统筹规划和建设改造。

  1.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改造,推动实现全市网络整合,落实广电双平面复合光纤到户标准,加快干线传输网的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双向改造,以全网双向、“百兆入户、千兆光纤到企、百米光接入”为目标,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市文广新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负责)

  2.加快推动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揭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推动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越性发展。加强全市大型公共设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大型公共设施配套通信传输管道、通信基站、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各地要开放公共建筑支持宽带网络建设,全面落实我市新建住宅建筑光纤到户,加快既有住宅建筑光纤到户改造,推进住宅及商业领域宽带网络建设,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以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落实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要求、推动电信普通服务试点为契机,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促进全市宽带网络快速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

  3.加强网络设施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继续做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升级改造的统筹规划,实现网络基础设施资源的高效利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及《广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相关规定,加强宽带网络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规划的衔接,推动全市各地将信息通信设施和广电设施纳入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支持各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参与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管廊管道年度建设计划加强统筹规划,并根据国家标准按共建共享原则统一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

  (三)加强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监管。

  1.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通信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切实落实属地、行业监管职责。按照属地化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办网谁管网的原则,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市公安局、文广新局要完善属地化安全评估机制,督促有关单位建立与自身规模、服务范围、业务种类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行业网络安全相关政策要求,对三网融合新技术、新应用加强上线前的安全评估。(市网信办、文广新局、公安局负责)

  2.加强技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下管理手段和技术的研究,加快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三网融合视听节目监管平台和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监管系统搜索发现能力,在节目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用户接收等环节部署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各类传输网络中视听节目播出情况,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视听节目和违法信息。(市网信办、文广新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负责)

  3.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应对安全方面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一时间准确报告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定期开展三网融合安全评估工作,加大对安全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按照电信监管和广播电视管理政策法规规定,加强对从事经营电信业务企业、广播电视业务企业的动态管理,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安全问题。(市网信办、文广新局、公安局负责)

  (四)大力推动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发展。

  1.加快推进新兴业务发展。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三网融合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积极探索三网融合多种运营模式,延伸网络覆盖面,促进数字家庭、IPTV、手机电视、DRA(数字音频解码)网络媒体资源库、云平台、家庭网关等应用,带动关键设备、软件、系统的产业化。广电、电信及其他企业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增值业务,积极开展各类“互联网+”、“广电+”应用,推动三网融合与先进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发展改革局、国资委负责)

  2.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广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等建立合作竞争机制。围绕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需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在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鼓励电信、广电企业及其他内容服务、增值服务企业加强协作配合,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营造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市文广新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指导,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时研究解决三网融合推广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检查督办制度,认真抓好本地区三网融合推广的组织实施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发展改革局、国资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

  (二)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三网融合相关技术、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及业态创新,向上争取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于三网融合的家庭智能网关、智慧家庭、互联网经济、信息消费、软件产业和科技项目。加快统一的数据资源网建设,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发,为三网融合新业态发展提供数据资源支撑,并积极争取国家“宽带乡村”和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专项建设基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加大当地广电网络改造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广电网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国资委、文广新局、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

  (三)提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升级改造的统筹规划,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城乡规划建设应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预留所需的管线通道及场地、机房、电力设施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应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开放,并为网络的建设维护提供通行便利。(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广新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

  (四)积极推广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强电信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适应三网融合的电信监管机制。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运营机构转企改制,建立完善适应三网融合的广电监管运营体制机制。(市文广新局牵头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信办、发展改革局、编办负责)

  (五)加强三网融合舆论宣传。要将三网融合推广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和支持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三网融合。揭阳广播电视台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三网融合推广工作宣传报导活动,为我市三网融合的推广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市文广新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揭阳广播电视台负责)

责任编辑:刘雅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