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如人:开启大屏新想象
周奕彤| 媒介杂志| 2024-05-06
【流媒体网】摘要:关于智能大屏的无限想象正在继续开启。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蓬勃发展,传统“电视”蜕变成“智能大屏”,其硬件技术、智能服务、互联生态等方面都迎来了新一轮革新重构。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屏拥抱智能的程度越深,其智人化水平亦迈上新的台阶。打开想象,我们可以将智能大屏视为以屏幕为面孔、以AI与大模型等技术为心脑、以多模态混合交互为眼口手鼻、以数据为血液的智能体。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言,媒介即人的延伸。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电视媒介,在科技渗透中不断孕育变化,逐渐演进为了“类人的屏”。大屏屏幕作为信息的呈现载体,如同人的面孔,精细而多元;承载着内容与应用的大屏操作系统,有着理解能力与运算能力,恰如人的大脑与心脏;多模态化的交互方式赋予了大屏“眼口手鼻”,让大屏可以通过视觉、声象、语音等与用户交流;各类数据则如血液般流动于不同场景,为智能大屏的功能运转提供底层支撑。通过梳理国内外多个大屏厂商在硬件技术、系统交互、连接能力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发现大屏终端已然成为一个智慧有机体,其角色正在从“视听传播工具”向“互动交流伙伴”转变。由此出发,我们对智能大屏未来的无限想象进行了探索。

  想象切口:硬件革新,雕琢千屏千面

  终端硬件,是大屏想象力的首要切口。作为信息具象呈现的关键,大屏屏幕可视为是技术的集大成者。从视效参数、芯片算力到外观形态,智能大屏始终不断地锤炼其呈现高品质视听内容的底层能力,打造出“千屏千面”的各色“屏脸”,创新用户视听体验,为大屏终端开拓想象空间铸造了坚实基础。

  智能大屏硬件演变

  技术指标突破,视效再度升级。作为高品质视听内容呈现的核心媒介载体,智能大屏持续提升显示能力,各大厂商近年来推出的新型智能大屏在分辨率、峰值亮度、刷新率等多个主要指标上均有较大突破,从细节呈现、色彩逼真度、画面流畅度等多维度全方面提升用户观看体验。以分辨率为例,过去,智能大屏画面的分辨率主要限制在HD(1280×720像素)和Full HD(1920×1080像素)两个级别;随着显示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4K和8K等高分辨率电视崭露头角,并凭借其细腻画面与逼真色彩,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TCL、海信、三星与LG等主流厂商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8K电视产品线。同时,就峰值亮度而言,国内外智能大屏厂商生产的大屏峰值亮度平均水平在2000nits左右,最高甚至超过10000nits;在刷新率方面,超越于以往60Hz,120Hz高刷电视已成为主流,甚至出现了240Hz、288Hz的高刷产品。从各项指标数据的突破性发展可见,智能大屏在画面呈现上一直在实现质的飞跃。

  智能大屏显示技术沿革

  TCL X11H 领曜 QD-Mini LED电视

  算力赋能显像,加注视听想象。对于智能大屏而言,芯片相当于人的大脑,其对画面的智能调节能力决定着大屏显示画质的上限。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与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各大大屏厂商纷纷发力于大屏芯片,从不同方向切入,全面提升画质体验。三星着力于增强大屏计算量与计算复杂度,其2024年年初发布的最新一代AI芯片NQ8 AI Gen3通过增加神经网络节点数目,大幅提升处理速度,让智能大屏显示出清晰细节。华为聚焦于智能大屏的自动处理能力,其鸿鹄900智能电视芯片依托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实现AI场景识别、AI HDR增强等多场景智能化处理。海信则以感知算法为重点,发布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通过配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达成高精度的图像处理,提升屏幕显示对比度,让画面细节和色彩更接近真实。算力与AI技术的结合,不仅更加提升了大屏画质,更让大屏成为拥有自适应能力的视听工具,驱动大屏开启智能化时代。突破物理边界,拓展形态想象。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与大屏厂商持续革新,智能大屏逐渐从单一的“视听传播工具”向着“家庭娱乐中心”“高效生产工具”等多元角色转变,并衍生出弯曲、透明、折叠、轻薄等多种形态,让智能大屏不仅从视效技术上获得突破,更是打破了物理形态的限制,赋予智能大屏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针对游戏玩家对视听体验的沉浸式要求,创维、LG等厂商推出了可弯曲电视,通过曲面屏幕扩大人眼观影角度,全方位提升用户的音画感受。除此之外,小米、LG还新发布有透明电视,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会展等,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展品与空间融为一体,让传播更加具有动态交互性。

  小米透明电视

  想象供给:面向智能,孵化大屏心脑

  当“看得见”的硬件技术积累发展至一定程度,“看不见”的软性实力成为智能大屏产业进入下半场竞争的核心焦点。当操作系统让智能大屏拥有了感知力与理解力,意味着智能大屏进化出了“心脏”和“大脑”,用户体验将迎来革命性升级。为此,软件系统可谓是智能大屏想象力的真实供给,也是我们重新认识智能大屏的关键触点。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从用户出发,以操作系统为底层架构,以交互界面为沟通桥梁,以深度智能为目标方向,传统智能大屏终端厂商、科技巨头等多方力量均已蓄势待发。多方入局,操作系统成为产业竞逐点。下接硬件上接应用,操作系统是智能大屏从传统视听工具迈向多功能服务终端的第一级台阶。经过多年迭代更新,国内外大屏厂商与科技巨头等多方角色都在发挥既有优势,致力于通过操作系统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护城河。目前,智能大屏的主流操作系统可分为五大类型:聚合平台型、生态构筑型、设备原生型、深度融创型和自主研发型。其中,以Google TV为代表的聚合平台型系统具有开放、丰富、兼容、聚合等特征,能够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力,让用户轻松获取多样化内容;以苹果iOS为典型的生态构筑型系统借助独家、安全、个性、智联等优势,培养起用户习惯,增强用户黏性,产生圈层效应;三星Tizen等设备原生型系统有着强势上游生态位,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强适配性体验,还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大范围覆盖;小米Hyper OS、创维Coocaa OS等深度融创型系统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品牌个性化水平,助力多元业务协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筹组织自主研发了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让操作系统更加可管可控、安全高效。2023年11月,TVOS 5.0发布,拓展升级了媒体引擎和多屏互动组件,实现多协议归一、多屏联动,极大丰富了用户的视听体验。透过智能大屏操作系统所呈现的“多点开花”之势,我们可以看见,智能大屏产业的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单纯强调影音画质的时代已经过去,能否根据自身定位与实力,雕琢大屏之心与大屏之脑,丰富内容选择,优化用户使用体验,响应用户需求,是智能大屏厂商抢占转型先机、争夺用户心智的重要抓手。

  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发展历程

  围绕用户,层层递进打造智能化体验。基于操作系统,智能大屏终端拥有了与用户交互的能力。依托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与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智能大屏终端的互动能力得以外显并精进。更重要的是,随着AI浪潮席卷而来,智能化内容推荐正在成为智能大屏终端提升用户体验的演进方向。简而言之,智能大屏终端正在从界面、交互到内容推荐,逐步升级软实力,打造出新型“智能交互体”,未来将能够如同人一般与用户交流。首先,作为与用户接触的第一道关口,智能大屏界面持续迭代,不断优化信息聚合与呈现方式。聚焦当下,海外大屏界面分别从内容与功能两大方面切入,提高用户使用流畅度;以TVOS为代表的国内智能大屏界面则呈现出简洁化和清晰化等特征,并不断在UI设计、操控布局等方面进行微创新。放眼未来,提升信息检索效率、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跳转逻辑、实现多屏联通等是智能大屏界面设计的未来演进趋势。其次,作为与用户连接交流的枢纽,智能大屏交互方式正在打破传统,创新双方之间的信息流动模式。目前,具有输入效率高和使用门槛低等优势的语音交互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包括体感交互、触控交互、眼动追踪、人脸识别等交互方式在内的多模态交互正在拓展交互模式的新可能,强化智能大屏的智慧属性与服务能力。最后,向着具有感知与识别能力的智能体出发,智能大屏不断锤炼其智慧服务能力。通过本地部署的端侧模型和智能体,智能大屏厂商可以推出AIOS,将账户体系与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进而为用户推荐最为适配的内容或服务,带来快速准确、高性价比、强隐私性的交互体验。基于此,智能大屏不再是被动式的输出设备,智能大屏与用户的关系将迎来“人找电视”向“智能交互伙伴”的颠覆性转变。

  智能大屏交互方式演进

  想象外延:万屏互联,共建智慧生态

  智慧连接,是智能大屏想象力的进一步延展。近十年来,智能大屏在连接技术、连接广度与连接深度等多方面不断升级,孵化出多元场景下智能大屏独特的连接作用力。产业内外多方主体纵横协同,以高适应性、高协调性、高智能化为特点的智慧生态初现雏形,成千上万个类人化智能大屏所撬动的价值网络方兴未艾。

  从单端连接到跨场景互联,赋能智慧生活。自接入互联网起,智能大屏一直致力于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从有线接入到无线接入,连接技术的多元化奠定了智能大屏与各类终端“多端互联”的基础,促进智能大屏从“有限连接”向“无限连接”扩展。就连接广度而言,智能大屏的连接覆盖面持续增广,实现了“线-面-体-网”的进化。在有线接入网络初期,智能大屏仅能通过数据线或无线投屏与手机进行线性的基础连接和指令传输。随着连接能力持续升级,大屏连接逐渐突破了端口限制,开始与音响、监控等终端联动,形成了覆盖影音娱乐、安防和健身等多场景的连接“面”。进一步地,智能大屏不断扩大连接范围,能够与洗碗机、洗衣机等全屋设备互联互通,连接空间从客厅延伸至全屋。随着家庭IoT部署趋于全面,智能大屏带动家居设备网络与外界环境打通,连接空间从全屋拓展至社区、城市,构成了“多对多”智慧互联网络,打造出智慧生活新模态。就连接深度而言,在AI大模型普遍应用并不断升级的加持下,智能大屏已从简单互联迭代至深度智慧互联阶段。一方面,智能大屏的连接逻辑不再以简单的信息同步、指令传输等功能为指向,而是从使用场景出发满足用户的多任务需求,全方位深度融入用户的食、娱、住、行等。另一方面,智能大屏的连接方式已从双屏交互延伸至跨空间、跨系统、多设备联动的深度场景体验,大至空调冰箱,小至门锁音响,都能与智能大屏互联共通。更重要的是,智能大屏在多端连接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过去,传统电视仅仅是听从指令的观影工具;而今,智能大屏正在成为跨知识领域的综合枢纽,依托AI大脑为智慧生活提供智能决策。

  智能大屏在智慧互联上实现了从单一指令传输到全屋智慧协同智慧互联

  多维发挥大屏连接作用力,构筑智慧生态。以广泛而深度的连接为基础,依托硬件与软件优势,智能大屏正进一步演化为具有“看-管-调”能力的智慧终端。首先,智能大屏天然具有显示优势,充足的屏幕空间使得信息集成显示更方便可感。基于互联及边缘运算能力,智能大屏能够接收并集中呈现全屋智能设备数据信息,让用户得以一屏尽览所有智能设备状态。其次,借助互联系统将多种功能和服务聚合在一起,智能大屏赋予了用户一屏“管”家的新可能。配备AI能力的智能大屏可以感知用户所处场景,实时提示用户应进行哪些操作,借助不同模式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使用体验。比如,基于TCL HOME,用户能够通过智能大屏控制客厅中的智能空调、除湿机等并进行更改温度和设置定时等操作,一屏管控客厅空间内的所有智能设备。此外,基于用户使用场景,智能大屏还能通过语音、体感等多模态交互方式,调动起其他智能设备的各类功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海信的电视屏和冰箱屏、教育屏、游戏屏等已经可以互相沟通、彼此控制和内容同步。事实上,当智能大屏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共通,并由此拥有了突破于单纯内容呈现的多维度能力,随之而来的将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大屏为联结的网状智慧新生态。从多端多场景到万物皆可连,围绕用户这一原点,智能大屏与其他智能终端不再是并行的价值链条,而是紧密结合的价值网络。在此价值网络中,作为智控中心的智能大屏,将能推动全产业乃至跨产业的传播、感知、智能、价值一体化,推动终端想象边界向虚实世界无限延展。

  海信“1×3×N”智慧新生活战略

  结语

  对于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屏产业而言,当硬件技术积累至高精尖水平,加之5G、AI等新兴技术驱动,“智能化”成为下一轮发展的必然特征。可以说,智能大屏发展来到了由技术体向智能体进阶的转折点,打造具备认知理解、互动交流等能力的智能大屏势在必行。向着这一目标出发,国内外大屏厂商分别从操作系统、界面交互、智慧推荐、智慧连接和应用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探索。突破于硬件层面的创新,依托于人工智能、端侧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软性能力进阶优化用户体验,为智能大屏想象提供落地可能;与此同时,打破既有生态边界,与其他产业互联共通也在为大屏想象创造广阔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多元呈现、多义理解、多端交流的智能化信息传播有机体将出现在我们面前,关于智能大屏的无限想象正在继续开启。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