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闯世界:「《哪吒》们」能否成功闹到西海岸?
小冉| 传媒1号| 2025-02-18
【流媒体网】摘要:聚焦春节档电影出海,分析国产大片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市场的表现。

  2025年,春节档大片集体走出国门。《哪吒之魔童闹海》《唐人街探案1900》以及《封神2》均在海外上映,正式开启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征程。这并非是春节档首次进军海外市场,早在去年,就有《满江红》《热辣滚烫》等优秀影片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为日后的中国电影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影出海、中国影视文化输出是未来的趋势,在国产电影的不断发展中,中国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了解出海的宣发方式、战略布局、国外观众的接受度以及文化适应性,是帮助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课。

  新策略

  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春节档历来都是让票房与口碑齐飞的重要时机。与其他国产影片不同,春节档电影不仅是商业,更承载着浓厚的中国情结与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这也使春节档电影往往围绕着家庭、团圆、英雄主义等主题展开,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与文化价值。因此,当春节档电影在面对出海时,也承担着展示中国文化的作用。

  2025年春节档,国产大片百花齐放。《唐人街探案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哪吒2》等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更是同步或稍晚登陆于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中国电影出海的新篇章。

  首先,从海外宣发策略来看,2025年春节档电影采取了多元化的推广方式。

  以《唐探1900》为例,该片在北美地区排片多达213间影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则有93间影院同步上映,打破了华语影片海外发行的排片新纪录。这种大规模的排片策略,不仅扩大了观影人群的覆盖面,也让电影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社交媒体的营销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宣发团队充分利用Instagram、Twitter、TikTok等全球主流社交平台,发布预告片、花絮视频和明星互动内容,成功吸引了大量海外年轻观众的关注。特别是《哪吒2》,凭借着炫目的动画效果和吸引人的中国神话元素,电影还未播出就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甚至还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播和商业营销的双重目的。

  此外,中国电影出海还加强了与国际发行公司之间的合作,这不仅强化了本地化宣传,也为日后中国电影的持续出海打下了基础。

  通过与多家海外院线巨头,如AMC,达成战略合作,海外公司会发布本地化海报、预告片以及与当地媒体的宣发来增强影片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此外,明星路演、粉丝见面会等线下活动在海外地区的举办也进一步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

  海外票房能打吗?

  说起春节档的票房成绩,那可谓是神仙打架。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025年2月5日九点,春节档票房已达95.1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截止到目前,《唐探》累计票房3.9亿,《封神2》累计票房2.1亿,而哪吒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2亿,并十分有望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而在海外市场,春节档电影同样表现不俗。《唐探》和《封神》海外与国内同步上映,提前打响春节档在海外的第一炮,先一步在海外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值得关注的是,《哪吒2》虽在2月12日才在海外上映,但却展示了非常强的势头,不仅在北美市场上座率超过了50%,整体预售票房更是突破35万美元。预计正式上映后,《哪吒2》将打破近12年来华语电影在北美的动画开画纪录,并有望挑战《霍元甲》创下的19年华语电影开画票房纪录。

  海外观众的积极反馈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许多影评人表示,中国电影不仅在视觉特效上媲美好莱坞大片,更在叙事风格和文化表达上独具特色。观众对于《唐探1900》的悬疑推理、《封神2》的史诗叙事以及《哪吒2》的奇幻冒险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电影成功打破了文化壁垒,让更多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例如《唐探1900》,它凭借其紧凑的剧情和幽默元素,在北美地区吸引了大量非华裔观众,成为当季最受欢迎的外语片之一。虽然国内观众对《唐人街探案1900》的评价褒贬不一,但由于《唐探》系列是围绕着唐人街展开的,许多海外的华人观众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共鸣和归属感。这种情感联系不仅源于影片中熟悉的文化元素和语言氛围,更体现在对华人群体生活状态的描绘上。影片中的场景、人物关系及文化冲突,真实反映了海外华人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其他类型影片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也是《唐探》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封神2》上。或许是因为海外观众与国内观众有「审美差异」,当许多国内的观众表示《封神2》不如《封神1》精彩时,《封神2》却在欧洲市场斩获不俗成绩与口碑,尤其在法国,《封神2》还取得了较高的媒体评价。在法国最大院线之一 UGC,《封神2》一开分就获得了4.0的分数,在同期所有电影最高,甚至超过了提莫西·查拉梅提名奥斯卡的《无名小辈》。值得注意的是,UGC这个平台只有影院付费会员才可以打分,因此4.0的分数是实打实的,完全没有水军。不仅如此,在香港,《封神2》也蝉联了好几日的票房冠军。

  此外,《哪吒2》不仅票房成绩亮眼,在海外口碑同样炸裂。IMDb评分高达8.1-8.3,并持续上涨,观众纷纷给予满分评价,北美IMAX影厅一票难求,纽约、洛杉矶等影院甚至连夜加开午夜场。《哪吒2》可谓是创造了一场空前的观影盛况。

  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主要受众仍以华人为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非华人观众开始关注和接受中国电影。例如,《哪吒2》凭借精湛的视觉表现和富有情感共鸣的成长主题,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点映后迅速掀起热潮。许多海外观众直呼「这是史诗级动画电影」。与以往靠华人支撑票房的局面不同,如今的中国电影开始真正进入全球主流视野。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在制作水平、叙事技巧以及文化影响力上的全面提升,这也让中国电影也不再只是「本土产品」。

  尽管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好莱坞等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相比,仍需在全球化叙事、文化适应性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再做努力。而如何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增强故事的全球共鸣,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化道路上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中国电影不能为了出海而出海,这样只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为了迎合海外市场而牺牲自身文化特色和叙事风格,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也是日后国产电影在出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那些成功出海的影片,是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和中国文化上的艺术创造,而非效仿西方影片从而取得的结果。

  例如《封神》,它之所以在海外受到欢迎,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富有张力的角色塑造,而不是对西方超级英雄模式的简单复制。刻意迎合国外观众的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并最终导致文化表达的失真和影片风格的模糊不清。而这样的影片无论在哪里都难以获得市场真正的认可。

  同样,《哪吒2》之所以能在点映阶段就引爆海外市场,除了制作水准的提升,更在于它成功结合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成长主题,既充满东方哲思,又能引发普世共鸣。正因如此,哪吒才会让许多海外观众表示:「比漫威电影更燃」。如果只是一味的复刻欧美的英雄故事,哪吒是不会也不能拿到现在这样的好口碑与好成绩的。这种正向反馈证明,中国电影在出海的过程中,不必削弱自身特色,而应当强化文化表达,让世界看到属于中国的故事。

  文化差异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另一个挑战。部分影片在海外上映时可能会因为文化和叙述逻辑上的差异导致观众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中国电影在出海过程中需注重本地化处理,如增加多语言字幕、邀请国际知名影评人推荐、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市场调研等来提升海外观众的接受度和文化差异。

  1号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春节档的电影出海为日后国产电影的全球化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海外的宣发,影片的质量,还是战略布局,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电影在出海这条路上正慢慢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未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国产大片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更大的观影热潮。

  这无疑提示所有影视从业者:只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作品质量,深化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电影必定能够在全球影坛占据更加重要的生态位。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