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网】消息:2016年1月7-8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兴九城COO王浩在1月8日,在“新科技·新体验·新价值”论坛上发表了题为《VR游戏:一个沉浸式的未来》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王浩:大家好,我是王浩。今天来和大家聊聊VR,其实VR从小就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去一个儿童活动中心,有一个半球形的屏幕,当时是在屏幕上看夜空,看天上有很多星星,仙女座、猎户座、大熊座、小熊座,我觉得特别漂亮,因为城市里面基本上看不到这么多星星,特别是现在的北京,别说星星了月亮都看不到。那个时候觉得能够给你带来身临其境感觉的东西特别好。我一直期望有一天像好莱坞的大片一样《钢铁侠》的游戏出现,可以有这样代表黑科技的电影、电视剧出现。
VR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新概念,实际上在最早的时候,1968年的时候VR的第一代原型机就做出来了,那个年代鼠标刚刚诞生,那个时候没有显卡,今天所有新的东西都没有。那个时候只是一个纯概念性的东西,只是把理论建立起来了。后来一个时代,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另外一个计算机大拿做出了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头盔类似,要连很多的电线,头盔很重,结合一些传感设备,做成了那个时候的VR,那个时候想把VR商业化,可是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没有今天我们这么好的互联网环境。所以类似的商业化没有成功。当然大家知道KK在90年的时候组织过体验VR,他们当时排很长时间的队,只体验了4小时,大概放了十几个类似的游戏。当时特别逗,一个迷幻药的代言人看完了以后说,这个东西比他吃迷幻药感觉要好,认为这个东西很有劲。
时间推到现在,终于我们这几年看到了VR可以做真正商业化,接下来在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能还要不断地需要提升的空间和演进的方向,而且将来的虚拟现实会进入到行行业业,会进入很多领域和方向。这个时代刚刚开始,VR的一切刚刚开始,在这个领域内任何小地方都有很多机会。
有人说VR是第三代计算中心,我深以为然,第一代是PC计算中心,第二代是以手机为核心的计算中心,下一代可能就是以VR为核心的计算中心,因为它需要处理的计算机图形和计算的量巨大,它会推动下一轮整个硬件和内容产业爆发式增长。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VR,尤其是今天我们说游戏,一个沉浸式的未来。
这张图片是前一段时间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大家看到戴着头盔的人就是Oculus的创始人,他十六岁的时候在家里的车库做最初的VR设计,这个哥们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学生,他弄iPhone,帮别人维修iPhone,在12年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产品,并且在美国做展示的时候,12年初的时候成立了唐马克(音),现在如果有人玩steam平台,大家知道“威慑”,本来这个游戏需要自己开发引擎,后来发现自己做不出来引擎,就把雷神之锤的引擎拿过来用,雷神之锤的引擎就是唐马克(音)做的。在唐马克的鼓励之下,创始人就开始众筹,接下来12年9月众筹的时候获得了240多万美金的众筹资金。13年获得了A轮的1600万美金,13年年底获得了B轮7500万融资,走上峰顶的时候14年3月26号的时候Facebook正式公布以接近20亿美金,剩下的是股票,收购了oculus VR公司,现在用这些资金购买人才,以及建硬件设备。大家看到图片上的姿势,被人做了很多恶搞,用比较流行的理论说,他是不是像一只在风口上的猪。这是后来网友给他做的各类的恶搞。和鸟叔一块跳舞,出现在泰坦尼克上,出现在侏罗纪世界等等,其实他代表了我们在VR游戏上,可以种种想念的空间,这个图片特别好,正好说明了VR可以出现在各个地方。
虚拟现实技术,用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话说,虚拟现实技术代表着下一场计算机革命的重要趋势,因为VR处理的时候会促使目前的计算机需要更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需要判断你在的实时位置,通过位置的变化实时传送生成场景图象,所以要求计算机的实时处理能力非常强。索尼的设备必须接到PS高配的机器上,然后另外两家目前接的还是PC,PC的处理能力和显示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现在目前手机,大家看到手机类的头戴达不到这类的要求,所以主体还是接在计算机上,以PC为载体。后来随着硬件技术,你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会植入更多的可携带的设备,所以一体机将来一定会出现,另外所有的传感系列,随着处理能力强大,也会变得更加便捷。这个时候革命性的东西就出现了,它适合的领域有很多,先进制造、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旅游、模拟驾驶、教育医疗、古迹恢复、地质灾害、农田水利、军事训练。前两天有一个游戏圈的朋友求婚包了一个电影院,找到圈内的朋友一块拍了很多视频,在电影院进行浪漫的求婚,但是在VR时代,电影院包场不够浪漫,真正浪漫的是在VR的虚拟环境里面,在富饶美丽的潘多拉星球上进行浪漫地求婚,应该是很好的画面。在未来有可能出现很多东西是做IP场景授权,你要用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面的场景,可以把你当年拍摄的场景提供给你,你可以利用我的场景进行开发,我觉得求婚就是未来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如果将来做这个方向,咱们可以私下聊聊。
其他在教育医疗方面,因为实现了大家在不同地方,可以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对面实时交流,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扎克伯格投这个的时候,也代表了他对未来的看法,因为Facebook已经很牛逼了,已经站在今天世界的巅峰,他们依然有危机感,所以VR虚拟现实是他们认为未来可以在,尤其社交方面可以进行4更深入一次革命的方向。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资了。
大家知道腾讯也在做这些事情,腾讯的VR设备和头戴设备,已经开始整个项目已经启动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小马哥天天睡不好觉,他也在思考,下一代替代微信替代手机的产品到底是什么,一定会出现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科技发展,可能都只是未来真正要实现那个产品中间的过渡。今天所有的过程都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所以我们认为虚拟现实技术会带来真正的计算机革命。
游戏和视频是我们目前主要的方向,后续我们会在游戏方面做一些相关的演示,因为游戏视频,我觉得游戏很多部分包含了视频,今天玩很多主机游戏,其实拍摄的过程,实际上和大型的3D电影拍摄完全一样,演员穿动作捕捉具然后用虚拟技术做贴皮,未来电影这块也是一个巨大的领域,这两个领域可能前期推着VR往前跑的巨大的应用。关于电影这块还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比较有前途,但是在咱们中国就不说了。
谈到VR,必然要说AR和MR,其实VR我们说的是虚拟现实。现在也有人说,虚拟现实再往前走到了下面是增强现实。再往下就是真假难辩的虚拟现实和现实的混合。我们知道其实虚拟现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接近真实,就是他并不是虚拟的,是更加接近真实,就像我刚才说的,在北京的天空看不到月亮,怎么可能看到星星呢?但是你在虚拟现实里面完全可以看到。它们相互之间是彼此渗透的,VR这块代表就是Oculus Rift,头戴一个设备,两块显示屏,给你提供立体的形象,AR稍微不一样在于头戴通过光束打到显示器上然后呈现给你,所以呈现的是立体的形象。感兴趣的人可以搜一下微软在演示我的世界,一个沙盘游戏,在一个桌子上从平面游戏升到了一个立体桌面上,你看到像一个全息影像,这是著名的黑科技之一。
MR,一会儿我们看一个视频,它的外表是Magic leap,谷歌投了五亿美金,现在做的可以让一个虚拟的影象和现实的影象,虚拟的影象就现真的一样,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后面是你现实的影象,这是他们目前在做的技术。MR就是混合现实,是把真正四维的光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我讲一下这些东西出现的原理,正常的平面2D到3D是重要的过渡,由3D到虚拟现实又是一个过渡,每多一维就多了一个完全不同生态,会打开一个特别广阔的大门。第一步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和两个人一块结婚过日子生活完全不一样,你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你有宝宝以后,所有的生活又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沉浸的现实和2D3D是一样的。出现变化的时候首先要讲人眼,如果把大家把另外一只眼蒙上,单眼的最大视角是156度,双眼最大视角是188,但是两只眼睛重合的部分只有124度,意味着你能看到立体部分只是124度左右的空间有立体感,其他部分都是眼角的余光。你在真正感知物品的细节的时候,视觉的集中度大概是一百二十度当中的五分之一,只有二十多度,在这个区域内是真正聚焦的部分是看的最准确的部分。另外人眼看近处的东西和看远处的东西,如果这时候眼球聚焦在近处的麦克风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的时候,背景部分就是虚的,它是实的,而当我把目光透过麦克风看观众的时候,麦克风又是虚的,观众是实的。拍照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一点,看影视剧的时候,摄像头拉近拉远也会出现一种效果,人眼就是这么进化过来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沉浸现实,hololens和Oculus做的时候有一个小的地方你不适应,远处有一个城堡,近处有一只猫,你看城堡的时候猫应该是虚的,这个时候如果都是实的,你就分辨不清楚了,这个时候你就会认为近处的猫是在很远的地方,而且很大。当我们拍摄一个实体光场的时候,要把所有的角度放上摄像头,场景的画面都要拍到。在虚拟的环境当中眼球看到的方向发生变化,就要把你在那一刻你看到的位置和眼球看到的图象传过来,这就是核心技术。我们正常看不到这样,我们正常看到的如果是现在的屏幕的话,因为屏幕是二维的,把我们正常思维的印象做了一个二维的积分,这里面就是用了这些核心技术,最后带来了沉浸式和以前的3D甚至和2D不同的差异。
我们接下来看一段演示视频,刚才这几段动画可以让大家理解,接下来就是混合显示,前面是Oculus的VR,演示的游戏叫EVE,游戏可以搜一下,本身在PC上也是特别知名的游戏。这张图,我们经常提到产业链,但是今天的互联网常常形成的是一个产业环,很有可能未来创造的内容由用户端形成很多新的内容,他们自己会借助这些设备拍更多新的东西,像KK理论当中,互联网当中的内容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他们觉得当时的媒体和所有的电视台不可能生产出来这么多内容,可是现实来看,今天互联网的内容远超当时的想象,用户想象力是无限的,当你的产业链形成的时候,很多人自发拍摄出来的产品比原来想象丰富的多。所以真正将来会形成一个产业网,这里面中间两个是设备,首先是手机式的,里面放一个手机,实现一个VR的效果。htc VIVE也是利用手机看VR,另外一个是三星的Gear也是一个手机看VR的。另外之类就是头戴的。刚才给大家看的都是头戴的。关于操控单元,有LEAP MOTION、VIRZOOM、OMNI、PEBBLES。OMNI,我们在真实的虚拟环境当中,有的时候拿着枪和队友配合作战的话得走路啊,于是就开发了一个走路机,走路机可以转方向,同时可以走路,但是是一个圆形的结构,这样戴上头盔拿上手枪,可以实现所有VR场景里面的前进后退,这个配合VR头盔就可以玩特别大型的游戏。
我们刚才说了,你要对人进行位置的识别,同时你要把整个场景,真实的场景怎么拍摄下来,这就涉及到对场景的建模,以及对VR图象处理,之后还会出现内容分发平台,以及围绕VR出现的社交,这些都是未来产业上的各个节点。我们这里稍微提一下Gopro,就是一个运动摄像机,可以绑在腿上放在胸前,可以在你做极限运动的时候把视频拍摄下来,我看过很多gopro的视频,清晰度很高,现在有很多做VR是拿gopro相机放在里面,也许未来会出现真正的黑科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普罗米修斯,其中一个特别好的装置,你把它扔在空中,走的过程当中它不断发射极光,测试目前周边山洞的数据,这个数据传输回来之后会形成一个三维影像。因为好莱坞做这些效果的大师和他们请的专家,都是美国要么是斯坦福要么是麻省理工的牛人,这些牛人本身也是在Oculus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你可以理解他们就是在未来某一天把电影的虚拟场景变成现实,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好莱坞虚拟的东西,很有可能未来就实现了。最知名的就是原来在Oculus早期做光学技术的大神,现在目前已经离开了Oculus,去了谷歌,Magic leap有两个大神在斯坦福做演讲,标题就是世界在你心中,世界按照他们的设想,可以把虚拟和现实混合在一起的世界。
提到VR产业发展的时候核心有这么几块,第一个就是核心技术,VR的核心技术涵盖了好几个方面。刚才我说了光学的技术,通过光学捕捉建模渲染等等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就是整体的集成技术,以及传感和传感器定位技术。如何判断你的位置。然后再就是计算机图形的处理技术。核心技术这块,实际上现在应该来说已经突破了一个门槛,商业化的门槛。因为今年一季度,Oculus要出的消费版,今年一季度大家应该就可以看到,htc也是今年要出,索尼今年也要出消费版,标志着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另外一方面硬件的普及,最核心的就是硬件的数量,这个和价格和内容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内容价格太高,用户购买量少,用户购买量少就没有内容为硬件做支持,价格因为硬件数量不够价格会下来,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这个刚才还是需要资本市场的认可,推动产业在硬件上解决问题。在价格上可以做到普通人接受的程度,内容这块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在做,明年会有很多好莱坞大片都会做VR,这次Oculus最新的首发九个游戏上,也解决了许多原来的问题,声音感比原来好太多了,操控也很好,这几个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所有这几个因素,最后核心的问题还是体验问题,你的体验首先第一部分要影响到你的发烧友,这件设备消费群体一定是发烧友,他们是探索然后体验,然后提修改意见,他们把第一代设备使用了,把感受传递给生产方,让生产方调整。第二个消费群体,有能力同时对这些比较酷的产品有消费潜力的人,这部分人会第一代尝试,觉得这个产品很好玩,然后就继续买,这个群体在人群当中也有多数,然后才会涉及到普罗大众,普罗大众会觉得当身边先行者玩了这个产品,很有意思,他们也会逐渐跟随,也会去购买。刚才我说的是体验,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一些厂家或者有一些人做成只是体验体验,有很多人拿到VR设备只是体验体验,觉得很新鲜,体验之后觉得这个东西不太成熟,就放回去了,所以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体验。
我们刚才讲了行业的前景,实际上现在面临的还有一些行业问题,这个体验怎么样才能更好,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视角,我们刚才讲了人眼光学上人眼的特征,正常人是120度,现在大多数的头盔只有100度左右,至少要超过90度才能让你立体感比较强。
第二个方面,分辨率,现在手机达不到,即便是索尼还是Oculus,目前的分辨率,最低的是1080P,未来肯定是越高越好,没有止境,越高就越还原真实。1080P就会达到用户的需求,但是依然会有锯齿。
第三个方面,延迟,大家想你头转动的时候,头转过去了,影像没有传输过来,这个时候延迟感就会造成眩晕,所以20MS是一个临界值。
第四个方面,帧率,也是越高越好。
这个图片就是腰部的机器,可以转动可以走,我们说的延迟,延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样有效把延迟降低。首先玩家运动头部,要转动,系统要跟踪你往哪个方向转了,然后把信息传递给游戏,游戏要读取你现在的位置,然后开始处理,最后按照游戏逻辑生成了一个清单,然后GPU进行画面绘制,绘制完之后图象传递到显示单元,最后到达玩家眼睛,这个过程要在20毫秒之内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刚才说到这对计算机要求有巨大的革新,这是核心的技术门槛,为什么说手机在这块的体验还差一些。当然在技术上还有很多的技巧,如何更好的识别位置和生成这些信息,我们今天不讨论技术。
如何能带来更好的沉浸?我们刚才提到了Oculus的几个游戏,里面真正的第一人称的游戏只有一个。就是刚才看到的星战的EVE,其他的大多数是上帝视角,因为上帝视角不需要你频繁转动,所以你不会晕。沉浸感就是和看电影不一样,你知道屏幕在那,你知道影像在那,所以你看到的还是一个电影院的效果,沉浸感就是你真实出现在那,有人拍了你一下,你转过头看是一个僵尸,这就是沉浸感,带给您的刺激不同于3D游戏。你在设计的时候,游戏设计的时候,就要按照这个东西实际设计,我们今天为什么缺内容,就是因为原始很多东西改过来的过程当中因为当初很多东西不是那样设计的,所以改过来的时候效果不好。大家看过很多2D影片改3D,效果远远比不上真实的3D拍摄,在我眼里真正的3D拍摄只有阿凡达做到了。主题公园那样设计,主题公园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鬼屋,尽管我看了很多其他的,但是我真正给我最刺激的就是鬼屋。因为当时我看鬼屋的时候正好赶上进入一个房间里面狼人拿了一个锤敲,前面有三个外国小姑娘尖叫不敢进去,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去,到了下一个场景,我先过去,我觉得鬼屋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你在虚拟现实沉浸玩这类游戏的时候,就是恐怖题材这些题材带给你的沉浸感是最强的。特别希望有一天子夜十分自己戴着头盔在家里玩鬼屋,我觉得这个感觉很爽。
第二个更悬殊的比例,头盔这个东西有一个光学极点,光线会发生变化,图形都会发生变化,电视机以前不是液晶的,最早看电视是平面直角,今天的设备是怎么实现的,先在计算机把原始图形做了反极点,最后变成了可以看到正常形象。你想想这个过程当中原来的3D游戏,在这个过程改的时候,原来觉得挺震撼的时候做沉浸的时候觉得不够震撼不够刺激。学术比喻是什么,这里面还有一个视角位置,人眼只能集中在25度左右的范围之内,所以有很多人发现以前从天而降一个巨大的机器人,几十米高的,从天空坠落站在你面前,它的比例不够大,你发现沉浸之后角色完全不够大,下面没达到,就被打折扣了,还有一个画面,是在甲板上在巨大的星际战舰的甲板上,尺寸也和你平面上看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都是一些变化。
还有一个,刚才大家看到了沉浸式游戏,在办公室打怪物,会在空中弹出一个选项让你做选择,这个GUI位置位置放在哪呢?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想的是你关注的时候,你和UI之间有互动,放在角落的时候又看不到。你靠近的时候UI就比较清晰你可以看到,不去关注它的时候,它就可以看远处的场景。另外一个人眼是有焦点的,设计的时候只要在关注核心焦点里面看得见UI就可以了。另外一个光学畸变带来什么问题,你的图形经过畸变又经过光学投射之后,会把原来的图象变大,你在镜头当中看到的部分不够大,原始的图象如果做的不够,最后看不到真实全部画面,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为什么现在目前VR发展过程当中,这些都是技术问题,要把原来的内容,图象的分辨率足够大,桢数足够高。
现在说说VR游戏作品,Airmech就是星际加Dota的游戏,Minecarft是我的世界。使VR定制游戏有Edge of nowhere为,Luckey taleesper是一个逃亡的游戏。Damaged Core是一个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几个游戏是Oculus目前首发的。RIGS是索尼的一个机甲作战游戏。Eagle Flight,是以老鹰飞翔的视角看游戏,这这个游戏非常有特色,建议大家体验一下。
最后一个问题VR行业什么时候爆发,我每次和从业人员交流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个问题,这个东西没有一个定论,我也不愿意做预测,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首先一定要有硬件、内容,硬件什么时候成熟,内容什么时候丰富,什么时候爆发。还有一点,硬件的更新换代没有以前慢了,以前主机游戏一做六七年,现在硬件淘汰的速度更快,一两年的时间就会更新。这几家最牛逼的公司,目前他们第一代什么时候出,下一代什么时候出,一般第一代产品都没有希望巨量,可能在二代三代产品的时候会出现真正的爆发。
最后一句话,当时凯文凯利90年做VR体验的时候,威廉·吉布斯看完VR游戏之后,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把这句话作为今天演讲的总结,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lmtwadmin
24小时热文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见微知著|海南自贸港2025封关,短剧出海新坐标? 2025-04-23
- 短剧榜单|3月美妆短剧竞逐女神节,电商品牌领跑短剧营销 2025-04-18
- [常话短说] 【破局】异业合作、跨界经营,广电自救新招式?! 2025-04-16
- 见微知著|对话张若波:多年芒果系转身微短剧得与失 2025-04-16
- [常话短说] 【解局】2025具体怎么干?多省广电给出答案! 2025-04-14